中国汽车企业“最终只会有5家活下来”的言论传播很广,在多个论坛有人提及,也有多位汽车界人士加入进来。有人赞同,有人表达了不同的意见,不赞同的人大多数认为没有这么极端,大约会有5~10家。
尽管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真的如某些人说的只存活5家吗?
汽车圈的焦虑没断过
人们听到汽车企业只存活5家的言论后反应不一,有的惊讶,有的佩服这种判断,也有人感觉这带给人们焦虑。汽车圈的惊人言论带来焦虑,不是现在才有,已有很长一段时间。
中国加入WTO的时候,国内汽车圈有过一波焦虑。为了符合WTO规则要求,我国有不少市场要对外开放,汽车市场即是其中之一,最明显的变化是关税降低,放开许可证配额等。
加入WTO之前,我国的汽车关税较高。1985年以前,我国整车进口关税税率为120%-150%,后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征80%进口调节税。从1985年至2006年,我国汽车关税先后9次调整。在这期间,汽车圈有一部分比较焦虑,担心关税降低,放开许可证配额对国内汽车产业冲击很大。事实上,加入WTO不但没有击垮我国汽车产业,反而通过WTO运作机制,我国汽车产业越来越强大。
股比放开也曾是一件让部分汽车圈人士感到焦虑的事情。持续数十年的外方股比不超过50%的合资红线消失,汽车外资投资全面开放。股比放开之后,宝马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25%股权,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%。起亚也收购了原东风悦达起亚中东风25%的股份,成为占股75%的控股方。
在自主品牌还不强大的时候,国内有些企业依靠合资企业输送利润,当合资企业利润减少的时候,有人感到焦虑也是情理之中。股比放开之后,全球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第一个吃到螃蟹,在上海,特斯拉独资建立生产企业。特斯拉的到来,引起一阵骚动,有的人焦虑,但更多的人认为鲶鱼效应有利于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。
今天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就举世瞩目,但在早期有些企业难以割舍合资企业、传统汽车的利润,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很积极,通过特斯拉的鲶鱼效应掀起了一波新势力造车的浪潮,提高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实力。
新势力造车企业背后都有不同的投资机构,他们的观点也不太一样,有些投资人比较悲观,美团的王兴即是其中之一。王兴曾在社交媒体发文谈及未来中国车企格局,认为基本是“3+3+3+3”角逐下两轮。3家央企分别是一汽、东风、长安,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、广汽、北汽,3家(传统)民企是吉利、长城、比亚迪,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、蔚来、小鹏。
按照王兴的观点,大约会存活12家汽车企业。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,我国排名前40家的汽车企业产销可观,大半汽车企业都要被淘汰吗?尽管王兴投资了理想汽车,但毕竟不是汽车圈人士,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不是很了解,王兴的言论没有引起太大的焦虑。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并没有按照王兴的预测走,赛力斯强势崛起,小米汽车开局很有声势。
让有些人感到比较焦虑的是汽车圈大佬发表的只存活5家的言论。“未来5年,存活下来的中国汽车品牌能有5家左右,就很令人满意了”。这个言论有相当强的杀伤力,从汽车圈大佬口中说出来,还得到了多位汽车大佬的支持,比王兴的“3+3+3+3”的规模更小,在汽车圈引发了人们的焦虑。
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·佛里特立奇·本茨,历史上汽车公司最多的地方却在美国。翻开美国汽车史,1900年到1929年近30年时间,美国进入车企爆炸阶段,先后出现过大大小小汽车企业一共几百家,随着时间推移和资产重组的优胜劣汰,美国最后只留下四家,分别是:通用汽车、福特、FCA(克莱斯勒)、特斯拉。
在美国汽车发展史上,有些汽车公司和品牌在当时很有名,后来淹没在美国汽车历史的长河之中。比如,1897年,美国诞生了一家汽车公司奥兹莫比尔,1901年这家公司造出了一款车叫Curved Dash,功能性、实用性、可靠性在当时首屈一指,这款车刚问世就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。后来,在福特T型车的冲击下,奥兹莫比尔日渐式微,最终被通用汽车收购,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德国汽车产业比较发达,也是德国的经济支柱之一。1901年,德国仅有12家汽车厂,职工1773人,年产汽车884辆;1908年,德国的汽车厂家已达到53家,职工12400人,年产汽车5547辆。如今,德国仍然有许多著名的汽车品牌,他们当年都是独立的汽车企业,经过优胜劣汰、重组兼并都归于奔驰、宝马、大众等少数几家汽车公司的名下。
法国汽车产业也比较发达,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,目前,法国最大的两个汽车企业是标致-雪铁龙集团和雷诺集团。
日本汽车公司的诞生与发展与欧美有很大的不同,每家汽车公司后面都有大财团支持。日本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国内汽车市场。日本有8家汽车公司,并且共存了较长一段时间。
欧美及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比中国早,他们的发展路径值得中国汽车学习与借鉴,或许是仔细观察了欧美及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,5家汽车企业的说法在国内汽车市场传播开来。
全球汽车市场容得下更多汽车企业
看国内市场,汽车圈大多数人感觉很“卷”,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背景下,参照欧美汽车企业的发展历史,得出将会存活5家的结论并不奇怪。但是,有些人忽视了海外汽车市场,只要全球汽车市场没有饱和,中国汽车企业就不会只存活5家。
若干年前,我国汽车出口量较小,国内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,大多数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太重视。但是,有的汽车企业具有前瞻眼光,很早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,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,我国汽车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2023年,我国汽车出口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
记者多次参加论坛、会议,有专家在演讲中提到,就海外出口而言,欧美地区是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海外的存量市场,南美、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等地是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增量市场。今后,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海外,不仅要重视存量市场,更要重视增量市场。
我国汽车出口海外有全产业链的优势。记者参加经济沙龙时,有专家提到,国内的汽车界人士处于国内供应链环境中,可能对全产业链优势没有太深的了解,如果深入比较国外汽车产业,就能感受到中国汽车全产业链是国外汽车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。
我国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方便了汽车企业配套,降低了物流成本,更重要的是,全产业链更有人才储备优势。在经济沙龙上,有专家提到,最近有些低端产业向越南转移,但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产品,越南的工厂就难以生产,根本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,没有人才很难建立生产工厂。
在新能源汽车时代,我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,比如,在电池技术和生产上,我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,世界上多家知名汽车企业配套中国品牌的电池。
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,我国技术进步也很明显,比如,奇瑞汽车生产的发动机大量出口日本。记者就奇瑞汽车发动机请教了汽车圈的专业人士,他告诉记者,发动机的性能主要看2个方面,一是动力是否强劲,二是耐久性如何。奇瑞的发动机在这2个方面不输全球知名企业生产的发动机,加上奇瑞发动机性价比较高,日本企业选择奇瑞发动机在情理之中。
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,我国的出口量都在不断增长,尽管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但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越来越欢迎,只要海外市场没有饱和,中国汽车企业就不会只存活5家。